• 引言

     

    “内卷”成为2021年最火的热词之一。所谓“内卷”简单理解就是大家都拼命努力,最后资源有限,最后收获的还是原先的那点东西。努力和精力在不断加码,但是所得却毫无变化。


    处于“内卷”时代,“卷”还是“不卷”,这是一个问题。有人充满热情地投入到竞争的乐趣之中;有人疲惫不堪,只想逃离内卷漩涡。这个时候,原本因为“太安稳”而不被大家选择的铁饭碗重新变成香饽饽。“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”,“稳定”重新成为大家求职的重要考虑因素。体制似乎成为了社会内卷之外的避风港。


    张蕾现在在一家银行工作,今年她下定决心在职考公。处于业务岗的张蕾压力很大,人脉不够,销售难为,比不过年长的资深销售员,领导又催着业绩,“每天都焦头烂额的”。自从生完孩子,压力更大了,既要忙活工作,又要抽空带娃,工作和生活确实很难平衡,张蕾每天都感觉自己“被榨干”。


    双重压力下,张蕾将目光转向公务员,因为体制内的“稳定”恰好能满足她现在的需求,既可以逃离充满压力的岗位,又可以有空兼顾家庭。


    “今年考不上,明年再来,明年不行,后年继续,35岁之前总能考的上吧”,张蕾忐忑又充满希望。


    无数个“张蕾”,在内卷时代,因为无数具体而复杂的原因,怀抱着对“稳定”的憧憬和想象,充满希望地奔向体制。

     

    数据来源:国家公务员局、各省公务员局
  • “疯狂”的考公现状

  •  

    为了逃离内卷而选择考公的人也清醒地知道,奔向体制的路上充满对手,考公本身就是一场深度内卷。过程和结果虽然矛盾,但依旧无法阻止数百万计的人们踏上考公的独木桥。


    根据数据显示,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逐年攀增,从2003年的12.5万增长至2021年的157.6万,18年间仅报考人数就翻了接近12倍。2009年,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就已超一百万,2010年报考人数较上一年增加近40%,从此考公人数便居高不下。


    报考人数在2018年达到巅峰,高达165.9万人次。从近十年的数据来看,公务员报考人数虽然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起伏,但是基本保持在130-165万之间。


    和庞大报考人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招录人数。尽管每年的招录人数和报考人数曲线变化基本保持一致,但是面对百万考生,招录人数最多也不过3万。相比18年间已翻12倍的报考人数,招录人数才翻了5倍不到。


    说考公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绝不为过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国家公务员局、中公教育

     

    然而报名也并不意味着最后真正参加考试。很多人在备考过程中,因为诸多原因选择放弃。或许是“卷”不动了,或许是提前找了还不错的工作,或许是意向又发生了变化。根据数据显示,从2015年开始,每年都有50万左右的报名者弃考,最高的2021年达到近56万人弃考。这意味着有近三分之一的考生在独木桥上拥挤前行时选择下桥,走向其他道路。


    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面对考公这场内卷,在未到达体制彼岸之前,很多人都自动选择自我淘汰。


    去掉了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数,这是否意味着考公能够轻松一些?成功的几率能够大上许多?答案似乎并不如此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国家公务员局、中公教育

     

    根据数据显示,自2015年起,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平均竞争比基本维持在33:1至63:1,其中平均竞争比最高的一年为报考人数最多的2018年。2015年至2021年,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高竞争比在2315:1至9837:1之间波动,2017年的最高竞争比为9837:1,这意味着9837个人竞争一个岗位,万里挑一不过如此。


    从数据分布可以发现,2019年之后的平均竞争比便居高不下,这意味着所有岗位的竞争难度都普遍加大,就算有三分之一的考生弃考,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竞争比依旧让人咂舌不已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国家公务员局、中公教育

     

    都是公务员,但是岗位并不相同,有些岗位无人问津,而有些岗位千人争一。竞争比高的岗位自然是那些吃香岗位,这些岗位主要集中在什么部门?

     

    根据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最激烈的十二大岗位可以看出,这些岗位地理位置主要位于北上广这些深超一线城市和江苏、湖北、黑龙江等一线城市,部门集中在国家税务局、国家统计局和产业发展司等国家重要岗位。尤其是国家税务局,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最激烈的十二大岗位中,国家税务局占了其中六个。

     

    国家税务局福利待遇好,发展前景大,成为众多公考岗位中的香饽饽,2021的最高竞争比已达到3059:1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中公教育、华图教育

     

    岗位部门是考生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,而地区也是决定考生报考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。根据数据显示,西藏、北京、浙江等地是考公竞争比最激烈的地方。


    看似偏远地区的西藏,竞争比却和作为首都的北京相差无几。大家都认为偏远地区报考人数应该相对较少,竞争会小一些,成功上岸的几率更大。但是,恰恰相反,大家怀抱着同样的想法报名偏远地区,结果全部都扎堆在一起,导致西藏的竞争比居高不下。此外,西藏部分岗位不限专业、不限政治面貌、不限工作经验、不限应届生、不限性别,也是吸引考生的重要原因。


    曾有人打趣,北京大街上随便抓一个都是处级干部。虽然只是一句民间谣传的玩笑话,但也可见北京的公务员密集度之高。北京作为首都,是中央机关的聚集地,也是政治中心,资源优越,发展前景广阔,对考生的吸引力非常之大。


    虽然浙江、江苏等地的公务员岗位招收条件很多,限制也不少,但是作为公认的高待遇省份,公务员各种福利政策相较于其他地方都好很多。因此这些省份的竞争比同样很高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国家公务员局、各省公务员局
  • 为什么选择考公

  •  

    内卷只是大时代的大背景,这个大背景和无数个体选择交汇,共同组成了人们选择考公的真实原因。


    知乎上有一个超万人关注的问题“为什么这么人考公务员?”回答人数已过千条,浏览次数超过千万。通过对这些回答内容的抓取和分析,形成的词云可以看出,“稳定”、“体面”、“安全感”等词汇最为突出,占据考公原因的第一梯队;第二梯队是“收入”、“工资待遇”、“社会地位”等物质原因为主;还有其他诸多原因也比较显目,比如“利于择偶”、“旱涝保收”、“实现理想价值”等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知乎“为什么这么多人考公务员?”问题回答

     

    体制给予的稳定和安全感

     

    稳定是大家选择考公的最重要原因之一。不仅是因为内卷带来各种压力和不稳定,现如今的后疫情时代,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未知的风险和挑战,不稳定性大大增加。对稳定的追求促使越来越多的选择考公这条独木桥。


    正在在职备考的张奇目前就业于风险性很大的建筑设计行业,但凡有任何相关的建筑事故发生,作为设计者都难辞其咎,这使张奇倍感焦虑。虽然这一行业人才非常稀缺,福利待遇也还可以,论竞争性的话,也许比考公还要轻松一些。但考虑到稳定和安全的因素,张奇还是坚定地选择公务员这条路。


    曾经毕业求职时的张奇还毅然决然地拒绝过“铁饭碗”,但工作本身的风险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太多不确定性,这让张奇开始重新考虑。未来的婚姻、子女教育、父母养老都需要更稳定的工作作为保障,所以他决定即使今年考不上,明年、后年也要继续考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“问毕业生的梦想是什么?
    答:a、有编的扫地都行;b、有编刷厕所都行;c、有编的话,给有编的扫地刷厕所都行。”


    ——知乎答主 ferryman

     

    被社会“毒打”后的认清现实

     

    考公人群主要来自于应届毕业生和社会人士,而其中社会人士占据多数。某考公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周舟表示,报考公培训班的社会人士达到了三分之二。


    这些社会人士选择考公的重要原因就是不愿再承受社会的“毒打”。这些人学生时代或许内心也充盈着热情与抱负,希望进入社会一展拳脚,但这些理想抱负在经过社会几年的“毒打”后被搓磨的只剩下一些边角余料,他们挣扎于企业里的加班熬夜、人际关系、晋升途径,最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去挑战高峰。


    996没有换来高薪,生活被工作吞噬,甚至身体健康也被出卖。这些经过社会磨练的社会人士开始转寻更加舒适的选择,体制成为最佳答案。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“因为,普通人不想接受社会的毒打是非常难的事情,然而公务员或许可以。”


    ——知乎答主 伟大的大伟

     

    令人满意的体制待遇

     

    公务员备受青睐的原因不仅是因为“稳定”,优秀的福利待遇也是众多人选择它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
    今年刚成为见习公务员的子东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。子东的专业在未来发展上更倾向于硕士、博士学历,在大多数同学在考研的战场上沉浮时,他却在毕业那年选择考公。庆幸的是,他一次就成功上岸。


    虽然没有加班工资,公务员的奖金也在不断被扣掉,但身处苏南地区,拿到手的工资还是让人觉得没有白费考公的大量精力。父母也对子东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,子东已经能想象过年回家父母在亲戚面前骄傲的样子。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“从工作时长性价比来说,公务员有优势。一年工作1800个小时,996的一年工作3700个小时左右。”


    ——知乎答主 陈大风

     

    工作之外还有生活


    每天早上北京西二旗地铁站充斥的是一个个低头看着手机的年轻人,前景、薪资,让刚毕业还对未来憧憬的年轻人自愿被“被卷”。比起那点放松的时光,加班薪资、项目奖金似乎更加诱人。


    小风毕业后在西二旗某大厂工作了一年,虽然不是技术岗,但时常晚上10点之后下班的工作让他的头顶也略显“稀疏”。早上起床赶地铁上班,晚上回家已经到睡觉时间,一天24小时似乎完全由工作和睡觉构成。


    在工作之前,小风不仅经常和朋友打球、赛车、露营,也会给自己报英语、烘焙课程提升自己,但现在这些已经离他很远了。因此就在今年6月,他决定辞去工作,考自己家乡的公务员,成为有生活的年轻人。至少,朝九晚六、偶尔加班、短程通勤的工作能让兴趣广泛的自己成功地“活着”吧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“工作是为了生活,在回顾初衷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为了工作放弃生活。”


    ——网友 JSX

  • “公务员职位就像一群动物里的大象,走得慢,步子稳,只吃素,倒也饿不着冷不着,一直跟在队伍后面,也抢不到最新鲜的食物,也不太有人注意它们。”


    ——知乎答主 猫之初性本熊

    “不是我选择了围墙之内,而是体制内的工作收留了我,包容了我的平庸和自卑,给了我尊严和价值。”


    ——知乎答主 大君君

    “在社会撞的头破血流之后,就知道公务员多香了。”

     

    ——知乎答主 Smile 鹿

    “因为公务员是唯一一个,不用看出生,不用较好的学历,不用看毕业院校,不用看你父母是谁,不用看你是否会来事儿,不用看你是否有工作经验,不用看你是否有较高的情商,不用担心是否有暗箱操作,不用花费巨额资金就能得到的一个工作。”


    ——知乎答主 华安9527

  • 高昂的考公成本

  •  

    面对“内卷”时,很多人调侃,“就算累死自己,也要卷死别人”。这虽然只是一句网络笑话,但是每场内卷都意味着消耗,精力、时间、金钱被不断投入内卷的漩涡之中。为了赢得“考公”这场内卷,众多考生付出了高昂的成本,不仅包括精力和时间成本,越来越多的金钱成本也被投入其中。


    知乎问题“每天至少保证学习多久才能公考上岸?”,答主多为成功考上公务员的人。统计其全部的112条回答,发现54%的答主认为每天要学习超过8个小时以上,才能有可能考公上岸。仅有17%的答主认为学习不超过4个小时可以上岸。可见从多数考公成功者的经验来看,想要成功上岸,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时间成本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知乎“每天至少保证学习多久才能公考上岸”问题回答

     

    多数考生为了增加成功几率都会选择报名公考培训机构。巨大的考生群体意味者庞大的市场需求,公考培训机构在市场刺激下发展迅猛。在慧科新闻数据研究所检索“考公”,形成的图云可见有关公考培训机构的关键词“老师”、“规划”、“集训”等也十分醒目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

     

    公考培训机构的报名费用高昂,是备考人员主要的成本支出项目。周舟介绍,不同的班级收费不同,多数机构会设定8000、68000、88000等不同档次的价格,最高级的高端班收费可能会超10万。


    中公和华图是国内公考培训行业两大龙头。统计中公2019年和2020年的财报可以发现,2020年中公的培训人次已经达到449.4万,比2019年同比增长了近120万人,整体的培训收入在2020年也已过百亿,高达120亿元,其中公务员培训营收占比56%,可见公考培训市场之庞大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中公教育2019、2020年度报告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中公教育2019、2020年度报告

     

    面对高昂的培训价格,公考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备考人员报名,发明了“预收费模式”。现在公考培训机构班级分为“协议班”和“非协议班”两大类。“非协议班”就是正常的缴费上课,而”协议班“就涉及到“预收费模式”,一般的规则就是先缴纳费用,如果考不上就按照一定比例退还报名费。


    周舟介绍,这种预收费模式,对考生而言很有好处,反正不过钱就退回来了,产生的住宿费也是机构的,稳赚不赔,尽管有的机构会设置一些显性的条款,按比例扣除一些费用,但是多数也就扣几千块钱;对机构而言,师资成本加上其他经营成本,一个收费88000班容纳10个学生,按照通过概率,它们肯定不会亏本,而且预收费能够为机构提供稳定的现金流。


    据中公2017年的财务数据显示,2017年,中公教育协议班占面授课程比例从59.02%增长到73.75%,当年中公教育的收入也增加56%。


    但是这种“预收费模式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“退费难”成为该模式的主要难题。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:中公教育“,有3283条投诉,其中大部分投诉内容的关键词都是“迟迟不退费”、“拖欠退费”、“不按时退费”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    数据来源:黑猫投诉—新浪旗下消费者投诉服务平台

     

    “预收费模式”中的“退费难”逐渐成为行业痼疾。2021年9月,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,通报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共出台11个配套政策文件,将以“1+N”的“组合拳”严查“隐形变异”培训行为,剑指“预收费模式”。在爆火的考公热下,公考培训行业也是时候冷静下来,思考新的发展模式,开启行业新格局。

     

  • 结语:奔向下一场内卷

  •  

    “内卷”似乎成为社会常态,互联网上大家都会戏谑“宇宙的尽头是公务员”。还未尝过“社会毒打”的大学生也罢,饱受“内卷所害”的社会人士也罢,奔向体制,成为寻求稳定、逃离内卷的重要途径。


    但是从众多数据来看,公务员报考人数逐年攀增,岗位数量却相对固定,报考难度不断增大,公考赛道越来越拥挤。“以前是看不上公务员,觉得太死板,现在是向往却考不上”张蕾感叹到。抱着逃离内卷心态奔向体制的考生们已经意识到:宛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考试本身就是一场极度的内卷战争。


    “围城”外的人向往“围城”里,以为进入体制内,就能过上清闲舒适又稳定体面的生活,但是“一杯茶、一张报、过一天”的时代早已结束。


    子东今年考进了某市城市管理局下属的综合行政执法局,具体的工作就是我们熟知的基层城管人员。他活很多,天天都往单位跑,“基层工作每天既要面对群众,又要应付上级领导,所以活很难干、很复杂”。此外基层人手非常紧张,所以一个人可能要干一个小组人的活,加班是常态。不干活、少干活又不行,工资、奖金和职称评比全都看绩效。对子东而言,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体制内后,新一场的内卷已然开始。


    越来越多的人奔向体制,试图逃离内卷。但是他们可能没有看到,“奔向”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残酷内卷,而“奔向”的结果依旧是新一轮的内卷战争。围城内外,我们似乎已无路可逃。